继今年2月银保监会鼓励各银行保险机构积极推广线上业务,优化丰富“非接触式服务”渠道后,5月24日,北京商报记者获悉,近日银保监会划定了财险线上化率指标,即到2022年,车险、农险、意外险、短期健康险、家财险等业务领域线上化率达到80%以上。业内人士分析,圈定具体指标是保险业线上化转型的又一针强心剂。
伪造虚假病例、篡改检查报告、虚构保险事故……随着保险业快速发展,保险欺诈也不断翻新花样。为适应保险欺诈风险的新形势和新变化,提升反保险欺诈的工作效能,监管部门将重拳出击。5月21日,北京商报记者独家获悉,银保监会已于近日下发了《关于运用大数据开展反保险欺诈工作的通知》,就相关目标、主要任务、时间安排等进行明确,并强调了以大数据技术为核心的工作重点。在业内人士看来,大数据技术的应用有望推动行业信息共享,降低识别保险诈骗成本,不过,这项工作也任重道远,难点仍存。
后疫情时代,多数企业裁员、降薪只为“活下去”,而保险公司却反其道而行,接连发布聘才计划,掀起逆势招聘潮。近期,中国人寿、中国平安、泰康保险、大家保险等多家保险公司先后启动校招或社招,提供岗位数量动辄上千甚至过万。北京商报记者梳理招聘职位发现,保险公司除了对销售、核保、理赔、客服等一线岗位需求量颇大外,数据分析、软件开发等信息科技类岗位及养老运营、护理培训等医疗卫生岗位也成“香饽饽”。
18日晚间,中国人保(601319.SH)发布保费收入公告,2020年1月1日至2020年4月30日期间,中国人保累计原保险保费收入为2379.42亿元,同比增长2.27%。
经历了3个月的低谷期后,4月上市险企保费终于重回高光时刻。截至5月17日,除中国人保外,其余4家A股上市险企均披露了前4月保费数据情况。北京商报记者梳理发现,前4月上市险企合计保费收入同比增长6.61%;而从单月情况来看,4月,保费重回两位数增长,同比增长16.57%。其中,健康险业务增速领跑,较去年同期增长超五成。
保险机构违规种类名目繁多,据统计,违规原因明确指向“编制或者提供虚假资料”的占比达三成。一方面,此类资料是企业对外传递自身资质和运行情况的载体,是各利益相关者判断企业状况的主要依据,也是保险监管行政决定的重要参考,所以企业有动力“美化”;另一方面,这些违规行为一般没有消费者投诉,也通常不涉及公司治理等大事件,因此往往需要监管部门扩宽检查覆盖面、加强现场检查、提升检查的技术手段才能发现。
作为国内保险业的主力营销渠道,保险销售人员规模已扩容至近千万人。然而,销售队伍越发庞大的背后,虚挂人力、套取费用、违规避税等行为备受诟病。5月13日,伴随着银保监会一纸通报的披露,2019年保险公司销售从业人员执业登记数据清核结果正式揭晓,51家险企遭点名批评也意味着历时一年的保险代理人“清核”工程终于落下帷幕。不过这场被称作是史上最严的清虚计划并未完结,北京商报记者了解到,2020年加强执业登记管理仍是代理人监管的主旋律之一,除了祭出通报批评,责令整改以儆效尤外,银保监会还将开展季度定期汇总和清核工作回头看检查等大招。
从严监管加码叠加车险市场低迷依旧,2000余家保险中介机构2019年的生存状况备受市场关注。虽然行业经营情况尚未可知,不过从新三板挂牌的保险中介机构年报中或可窥一二。北京商报记者梳理发现,截至5月11日,23家挂牌新三板的保险中介机构中,17家披露了2019年成绩单,合计营收净利双双下降,其中,净利润同比缩水45.81%,累计仅赚1亿元。
尽管我国保险机构股东股权管理已取得初步成效,但股权违规问题仍是行业的主要风险来源之一。5月10日,北京商报记者从业内独家获悉,为了解当前机构股东股权管理存在的问题,近日,银保监会开展保险机构股东股权管理情况调研,排查新形势下股东股权风险苗头和隐患。
继3月重疾险疾病定义大修版本问世后,险企设计产品时的另一大依据——重大疾病经验发生率表也迎新。5月7日,中国精算师协会发布《中国人身保险业重大疾病经验发生率表(2020)(征求意见稿)》(以下简称“2020版重疾表”)并在业内征求意见。与2013版相比,2020版重疾表新增了粤港澳大湾区多病种重疾表和两种老年人代表性重疾经验发生率参考表。那么,缘何新增两项专属重疾表标准?修订后又会对产品价格产生怎样的影响?
继年初国内合资寿险公司外资比例限制正式取消,友邦保险率先宣布将设立独资寿险公司之后,近日,又有外资机构拟全资控股旗下国内寿险公司,实现“独资化”。5月4日,汇丰控股旗下子公司宣布已与合作方达成协议,拟收购合资寿险公司汇丰人寿50%的股权,实现全资控股。事实上,随着国内金融对外开放政策的相继推出,外资机构入华提速,德国安联保险、英国标准人寿安本集团、美国安达保险、法国安盛保险等纷纷加码在华布局。未来“洋鲶鱼”加速入场将掀起怎样的波澜,外资险企市场份额低“魔咒”会否打破也成了外界普遍关注的焦点问题。
2020年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和“十三五”规划的收官之年,是实现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的决胜之年,也是脱贫攻坚战的决胜之年。在“重振国寿”战略攻坚突破、结出硕果的奋斗征程中,中国人寿以实际行动践行金融央企责任和担当,积极服务国家发展大局,用心守护人民美好生活。